每个老板都有若干控制别人的权力,都需负起相当的责任。有些老板执行傻的方式比较正式,比较有组织,有些老板的方式则比较非正式,比较没有组织。
老板可能表现出比较积极的行为:从父母部份表现出的是:批评、支持、不干涉的行为;从成人部份表现出反应快、分析力强;从儿童部份表现出合作、协调与创意。
老板也可能表现出比较消极的行为……从父母部份表现出的是偏见、过度的保护和漠视;从成人部份表现出机械性的行为;在儿童部份表现出的则是敌意、内疚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等行为。
从老板和别人的交往中,我们可以看得出老板对自己的感觉好还是不好,我们也可以看出老板对别人的感觉是好还是不好。
在沟通分析里,这两种好的感觉与不好的感觉叫做心理地位,所谓心理地位指的是一个对一般人所持的态度。
心理地位共有四种:(1)我好,你也好。(2)我好,你不好。(3)我不好,你好。(4)我不好,你也不好。
“我好,你也好”这种地位的人,基本是个具有信心、积极态度的人。这是种“人际和谐的心理地位。
“我好,你不好”这种地位的人,具有优越感,态度上傲慢自大。这是种“赶走别人”的心理地位,因为这种地位的人所表现的行为,很容易就叫别人退避三舍。
“我不好,你好”这种地位的人,具有自卑感,常常压抑自己。这是种“避开别人”的心理地位,这种人很容易从人群中退缩出来,觉得自己非常的孤立和失意。
至于处在“我不好,你也不好”这种地位的人,常认为前途毫无希望,觉得一切的努力都是枉然。这时“前途茫茫”的心理地位,这种人很容易放弃一切。
好的与不好的心理地位
不管是在家里,还是在工作的场合,一个人的心理地位很容易就可以认出来。姿势、动作、脸部的表情等等行为语言,都在透露著一个人的心理地位。一个友善的微笑很明显地告诉别人这样的讯息:“我喜欢你,我也喜欢自己。”皱著眉头、嘲笑的表情,所传达的讯息恰恰相反。
从语调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理地位,我们不妨看看,同样是告诉员工工作项目要改变了,四种心理地位的老板各有怎么样的表现:
有信心的老板(我好,你也好):“你的工作项目可能要有若干的变动,目前他们还没做最后的决定,不过我希望你会满意这样的改变。”
有优越感的老板(我好,你不好):“在你去渡假的时候,他们决定了你的工作项目要作若干改变,你必须要服从这个新规定。”
有自卑感的老板(我不好,你好):“你的工作项目有了若干的改变,不过我也不太肯定,你在这边比我还要久,我想你比较知道这样的改变是好还是不好。”
没有希望的老板(我不好,你也不好):“你的工作项目有些改变,这种改变不太好,不过这也没什么关系。”
老板的管理方式不一样的话,他们在各种心理地位中所表现出的行为也就不太一样:
举个例子来讲,孤立者从“我好,你不好”的心理地位来讲话时,可能就会这样说:“我现在很忙,不过你的工作项目有若干的变动,你去问张三,他会更详细地告诉你。”同样的心理地位电算机的廉洁可能就是:“既然我们有五个写广告文案的人,而每个人的一天可以作三个广告,所以我想把你从文案部调节器到媒体部。”
即使四种心理地位的老板,所说的话都一样:“你的工作项目有了若干改变,虽然他们还没有作最后的决定,不过我希望你满意这样的改变。”可是他们的语调,他们的行为语言所传达的讯延迟不完全不一样了:
有信心的老板传达这样的讯息:“我尊重你,我会考虑你的看法。”(我好,你也好)
有优越感的老板所传达的讯息是:“我是老板,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,你都必须要接受新的工作项目。”(我好,你不好)
有自卑感的老板的讯息是:“我不清楚这里的情况,所以我没有把工作项目写清楚,不过我相信你一定会懂我的意思。”(我不好,你好)
没有希望的老板所表达的讯息是:“这边样样都不好,工作项目的改变,也的确改变得不好,不过,这也没什么关系,管他的!”(我不好,你也不好)
选用员工与心理地位
心理地位可以从老板执行各种任务时看出来,就选用员工为例来说:
有信心 的老板选用有信心 的员工,鼓励焦虑、失意的员工发挥潜能。别人偶尔表现出优越感,他们不会觉得不舒服。在适当的时机里,他们也能授权给员工。
有优越的老板用人的倾向是选用焦虑、答意的员工,并且继续地使员工焦虑和答意。有时候,他们会选上那些不甘心处于低地位的员工,这些员工也许表现得比老板还要有优越感,在许多地方威胁著老板、控制著老板。在这种时候,有优越感的老板的作法就是:不断地压制这些“叛徒”。
有自卑感的老板,自己对自己的感觉不好,他们常常吸引那些傲慢自大、有优越感的员工,这些员工常常反过来教老板应该做什么,不应该做什么。假如这种老板找到了有信心的员工,那么他们和这些有信心的人比起来更使得他们觉得自卑与失意;假如他们用了自卑、失意的员工,他们可能就认同了这些员工,觉得:“我和你们一样都是自卑而失意的人。”
没有希望的老板是那种老早就“放弃”和“认定失败”的人,假如他们找到了有信心或是有优越感的员工,他们会觉得更加的没有希望。假如他们找到了有自卑感或是没有希望的员工,那么他们也就和员工一起觉得自卑和没有希望了。
设备与心理地位
从老板为自己以及员工所安排的种种设备,也可以反映出老板的心理地位。虽然有些老板并没有控制这些设备的预算,但大部份老板都有权力选购和增添设备。
有信心的老板为员工,为自己安排了舒适的工作环境——通风良好,温度适中,桌椅合身,设置隔音设备使得大家不会因为噪音而弄得身心俱疲,对于光线也非常的注意,至于休息室也装置得新颖美观,使人乐于在里面休息。总之有信心的老板所安排的工作环境,不但整洁,而且还相当吸引人,人们乐于在这种环境里工作。
有优越感的老板比较关心他们自己的舒服,有时也关心顾客的舒服,对于员工的工作环境就比较不在意了。他们很容易找个理由为自己增添新的设备,而没有想到员工所使用的设备已经陈旧、不实用、不舒服。他们有时还因打折的关系买回来一大堆廉价的设备,而没有去考虑这些设备是否美观耐用,是否适合员工使用。一般而言,除非有利可图,有优越感的老板不会去顾虑员工的工作环境。
有自卑感受的老板常常把自己放在一个昏暗的角落里工作,而把那些“最好的”的给别人——别的老板、员工或者是顾客。他们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。对于自己部门的工作环境是不是不合标准、不吸引人以及会不会妨碍工作效率,他们不太关心,在他们的部门里常常发生以下的现象:秘书需要为这些破设备“化妆”;人事训练费经常被削减;至于那些需要负责任的人,却常发现自己没有权力去做该做的事情。这些情形之所以会发生就因为老板表现出自己的心理地位是不好的,或是自己部门的心理地位是不好的。
没有希望的老板,早已放弃了一切,因此什么都不做。既然他们觉得自己和员工都不好,既然他们觉得自己的公司以及类似的公司都不好,对他们来讲,工作环境的好坏根本就无所谓。很可能早先他们是有自卑感的老板,认为别人还有相当的价值,到后来,他们不但放弃了自己,也放弃了别人,所以工作环境的好坏——管他的。
员工的心理地位
员工有他们所特有的需要、感觉和技术。自然地,从他们的反应中也可以看得出他们的心理地位。他们可能有信心,也就是说处于“我好,你也好”的心理地位;他们也有可能表现出其它三种的心理地位。
碰上了“工作项目有变更”这个刺激,员工可能有以下的反应。
有信心的员工(我好,你也好):“谢谢你在决定之前,问我有什么看法。我想有几个做法可能使你我都能受益,那就是……”
有优越感的员工(我好,你不好):“我绝对不接受这个新的工作项目,工会也将会支持我的做法。你根本没回头仔细看看我们的工作合同,才会做了这样的改变。”
有自卑感受的员工(我不好,你好):“谢谢你告诉我新的工作项目。我相信你的决定是对我好的,只是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够把新的工作做好。”
没有希望的员工(我不好,你也不好):“好的,我会试试看的,不过不管工作项目怎么变动都是没什么用的。”
就像老板的反应有强有弱一样,员工的反应有时比较明显,有时比较微妙。大体上来讲,下级的人碰到上级的人,反应自然地就比较微妙。包装工人面对领班,会比较“小心”。而领班碰到经理也得比较“小心”;同样地,经理碰到高级主管自然有比较“谨慎”的反应,而高级主管碰到董事长当然更是“小心翼翼”了。
家里的心理地位
就像工作的场合一样,家里面也很明显地有四种心理地位,拿做妈妈的叫孩子打扫房间来讲:
有信心的老板:“上个星期,你和我一起决定今天晚上你要把自己的房间扫干净。现在你想有什么办法能使我们实行这个约定呢?”
有优越感的老板:“你的房间和你的人一样乱糟糟的,在我告诉你爸爸前,你最好赶快上楼打扫干净。真不晓得你从哪里学得那么脏?不过绝对不是从我这边学到的就是了!”
有自卑感的老板:“你的房间很脏,不过我想你比我清楚自己该怎么生活就是了。”
没有希望的老板:“你的房间总是那么脏乱,你的人也一样,我要你马上把它打扫干净,不过,不管我每次怎么讲,你都不听我的话。”
老板不止一个时
不管老板的名义是导演、经理、老师、领班、还是母亲,他们在管理上的责任是要把事情做好,透过管理别人来把事情做好的。
最好的公司,各阶层的老板都有信心——我好,你也好。老板没有希望的公司是最不好的公司,不但觉得自己不好,也觉得别人不好。
有的老板负责选用员工,有的老板负责训练员工,其他还有负责组织、计划、控制和评价的老板等等。每个老板都有可能倾向于选用人格特质适合自己的员工,然而能讨某个老板欢心的人格特质,未必就能使另一个老板觉得高兴。
员工有好几个老板,每个老板娘的管理型态又有好的和不好的,这种情况本来就叫人很为难,更何况每个老板的心理地位可能又不太一样。
假如又有那么一个老板特别地比其他的老板来得“情况严重”,这时员工需要特别的技巧来处理每一个老板,这种情况有点像耍把戏的,要维持好几个盘子在空中,而不让任何一个盘子掉下地来,也像魔术师必须有本事从帽子里变出小白兔来一样。
和公司的情况相似,最成功的家庭,也是每个管理阶层都有信心的老板。可是家庭和公司有一点不一样:在家庭里,有时很难确定究竟谁是“老板”,因为家庭里每一个人扮演什么样的角色,负什么样的责任往往没有公司里规定得那么清楚。
那个十几岁的孩子,被要求整理房间,他所处的情况比起他爸爸或妈妈的员工的处境要来得不利。不说别的,他通常就有著两个观点、想法和权威都不太相同的“老板”,这两个“老板”不时还要闹点小意见。
妈妈要他马上打扫房间,但爸爸可能会说:“先让他看漫画,等会再叫他打扫房间吧。”
假如你还有哥哥、姐姐,那么他要适应的老板就更多了。此外,他可能还要“老板”他的弟弟、妹妹,他必须学会如何成功地管理别人。和员工的情况一样,他也觉得自己像个耍把戏的人, 要不断地设法使每个人(包括自己!)高兴。和员工不一样的是:总不能像对待员工一样的,叫他“辞职”或是“调他到另一个部门”去啊!
自我发现
大多数的老板都体会过四种心理地位的滋味,毫无疑问的,总有些时候,他们觉得很好很对,也总有些时候不好不对的感觉会笼罩著心头。
想想最近公司里或家里发生的问题:
那里你处在什么样的心理地位呢?
我好,你也好
我好,你不好
我不好,你好
我不好,你也不好
别人认为你处在哪一种心理地位?
你认为别人处在哪一种心理地位?
假如大家都从“我好,你也好”的地位来反应,你想结果会变成怎样?
这时,每一个人会说哪些话呢?
运用成人部份来分析,你和别人为什么不能用有信心的地位来做反应?
你工作的时候,特别喜欢使用哪种心理地位?在家里的时候呢?
你的员工、同事、老板、太太(丈夫)又特别喜欢哪种心理地位呢?
自我改变
当你想起你的老板或是老板们时,你通常觉得怎么样?是生气?失意?还是欣赏?喜欢?或是什么?
假如你觉得不太好,那么你可以自己和自己举行“脑力激荡会”,想出许多改变的办法。
也许从此对老板,你该采取更多积极的父母的角色。也许你必须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,说个笑话。或者你的话应该少说许多,或者你该“站起来战斗”了,或者你该改变你的话题,另老说你自己的创意了!
假如你自己当老板(其实每一个人在甘些情况下都是老板)你可以拿出许多办法使得大家都觉得好。“笑,整个世界都会和你一同笑;哭,你只有独自的哭了。”虽是个老话,可是相当程度的正确性仍是有关的。让别人知道你觉得他们很好,很可能他们对你的反应也会变得更积极些。
看看你四周的工作环境吧!假如太暗,让它亮起来。不舒服,让它舒服。即使你必须掏自己的腰包,那样又怎么样!值得的,不是吗?
看看别人的工人环境吧!有什么事是你可以做的?想做的?有权力做的?假如有你可做的事,那么不要犹豫,立刻做吧!运用这些“策略”,你就能把那些不好的感觉变成好的感觉了。
效率与效能
有些时候,有些人需要别人批评,需要别人给他们限制,需要别人对他们要求。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自动自发的人。有信心的老板,推动著别人做事,却仍带著“我好,你也好”的讯息。
也有些时候,有些人需要别人的鼓励、宽恕、关心和照顾。有些人一向就拥有太少的鼓励和关心。有信心的老板能谅解这一点,特别为这些人多花一点儿心力,一点儿也不表示“你不好”的态度。
有些时候,有些人需要一些独处的时间,需要一些独立思考的自由。这些人过去遭遇过许多过分的批评、过分保护的老板,现在他们需要自由主义的老板,一些些的距离会使他们工作得更有效率。有信心的老板,一定能体会这种感受,也一定愿意放出一点空间来让他们有机会成长。
偶尔,有些人需要别鼓励他们去争取他们所要的东西。或者,有些人需要别人的安慰,才会去停止那些不必要的争取和打斗。或者,他们需要别人去刺激他们的创造力。有信心的老板乐于促成这些事情发生。
有效率的老板知道:好的建设性的批评与好的情感上的支持都是必要的。他们也知道,“你好,你也好”这种有信心的气氛是增进把事情做好——也就是效能的必要条件。有信心的老板也就尽一切可能使这些事情发生。
他们能“收听”员工的行为语言,他们能“察觉”老板的行为语言,他们更清楚自己的行为语言说出了什么样的话。他们改变的人和事。